汉阳区:创新"信用+执行"双融合,构建法·信营商环境新生态
近年来,汉阳区深入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紧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痛点堵点问题,全流程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履行义务、依法纠正失信行为,以创新"信用+执行"双融合,为企业增信用、稳预期、提信心。目前,已促成主动履行、执行和解120件,引导49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引导2家企业脱困重生。
(一)分段预警,降低信用风险。执前督促提示,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紧盯立案时、调判后关键时间节点,以口头告知、书面提示等方式,告知当事人逾期未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以及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源头上引导当事人自觉主动履行。执中惩戒预警,创新预罚款、预纳失等"五预"执行机制,对拟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提前10日预警,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最大限度减少信用损伤。
(二)分层激励,释放信用红利。提供履行证明,在执行立案之初送达《自动履行义务告知书》,告知自动履行的可出具证明,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信用"背书"。探索信用保全,建立财产保全"白名单"制度,通过企业申报、信用核查、评价准入,将信用优良的辖区企业纳入"白名单",为企业在一定额度内提供信用担保,促进形成守信增信良性循环。
(三)分级管理,精准信用惩戒。实行信用宽限,对信用良好、有主动履行意愿并提供执行担保的被执行人,给予1至3个月宽限期,为暂时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人留存空间。挤压失信空间,对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的,及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依法纳入失信名单予以惩戒,促使主动履行102件。强力打击拒执,联合公安、检察机关建立打击拒执会商机制,制定办理拒执案件规范指引、证据指引,进一步畅通"立、审、执、捕、判"通道,移送拒执罪线索3条,判处罪犯1人。
(四)分类退出,助力信用重塑。做实信用修复,对履行完毕执行义务的,以及主观上积极配合、客观上修复信用有助于其履行的失信被执行人,经审查后及时暂停对其适用信用惩戒措施、屏蔽失信信息,恢复市场信誉。做好失信退出,准确区分有能力履行却恶意逃避、抗拒执行的"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动态监测失信企业,从涉案数量、案件标的、财产状况等方面,逐案甄别是否符合"执转破"条件,通过"执破融合"发力,为诚实而不幸的企业转危脱困争取机会。